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95章 列御寇(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esp;&esp;ps:推荐一本偶然发现的书《汉祚门》,讲的是东晋时期,吴兴沈氏。不是友推,作者考据用心,文笔也,大家可以去看看。

&esp;&esp;……

&esp;&esp;郑国,位于天之中,自从世开始后,便是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晋国与楚国的三次大战,无一例外都是在郑国境打的,秦、齐也无不觊觎郑地,在秋,诸侯最喜争郑,谁能得到郑国,谁就能控制实际的中原霸权,于是郑国也在这你争我夺的夹中艰难求生,几乎无岁不战。

&esp;&esp;然而近十年却是个例外,自从郑伯臣服于赵,主动成周为赵无恤请求列得诸侯之位以来,郑国已经十年未遇兵灾。这在郑国的历史上,是难得一见的和平时期,哪怕是弭兵时代,这平静都没有过。

&esp;&esp;于是郑国那密集的乡邑间,百姓可以安然于男耕女织,少年们能够唱着“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安然大,不必年纪小小就持戈矛上阵。新郑那经济文化繁荣的东门外,年轻的士与女也能穿着漂亮的服,哼唱着“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驾车门郊游。

&esp;&esp;当然,这和平是有代价的,郑国每年都要付大量的钱帛粮来换取赵国的“保护”。

&esp;&esp;而且,明人都知,赵不吞郑,仅仅是因为赵侯想把郑国当成与楚国的缓冲区而已,一旦南方楚国有变,这平衡,便将被打破……

&esp;&esp;果不其然,随着楚国陷战,无力北顾,局势变得微妙起来。

&esp;&esp;郑伯胜二十三年秋七月,沉寂已久,几乎没有兵卒守备的赵郑边境,突然烟尘,一些全副武装的赵兵开郑国。边邑的郑国人一开始还以为这是赵军寻常的军事调动,这在过去十年里是常见之事,直到这些赵兵抢占了城门,换了城郑国旗帜,升起赵国的玄鸟旗,这才大惊失

&esp;&esp;“赵国对我郑国不宣而战!?”数日后,消息传到郑国都城新郑,郑伯胜看着前方急报,只能呜呼哀哉,这一天,终于还是到了。

&esp;&esp;当年盗跖洛屠俘数千,让郑国丁壮损失惨重,而十年前赵军更是郑国,割占了许多险要之。郑国本来就是一平川的平地,如此一来更是相当于不设防。如今的局势是,赵军分为四路,一军从虎牢关南,一军从大梁直扑新郑,一军伙同东周君刘氏从轘辕关绕开嵩山东,更有宋国的兵卒也从西面的隙地侵。

&esp;&esp;四面夹攻,黄池之会后只被允许保留最低限度武装的郑国如何抵挡?很快,颍、郐、鄢陵、葛,一座座城邑被赵军攻陷,更多则是不战而降,在这些地方,郑国的商人已经没了弦国之心,在利益诱惑争相投赵。

&esp;&esp;甚至连郑国的军队也不敢抵抗,郑伯一边让各地军队撤回新郑,一面连发使节去质问赵军:“郑侍奉大国,勤勉甚矣,只恐有不周之,今我无罪,因何伐我?”

&esp;&esp;然而赵军的主帅穆夏与副帅赵葭是如此回的:“去岁天死,郑伯未上洛奔丧,今伯主派吾等率军前来讨罪!”

&esp;&esp;这真是加之罪何患无辞,对面不讲理,郑伯也无话可说,想要求援,却发现硕大九州,竟无人能来救他:宋国与郑是仇敌,南更是依附在赵国上的一条藤蔓;秦国与郑国相隔千里,关山重重;南方大的楚国,更是陷,自难保……

&esp;&esp;于是郑国的土地城邑,便在赵军的不断蚕陷落,仅仅过了一个月,八月十五这一天,三路赵军已经抵达新郑城,还有一军则绕过新郑,继续去南面攻略许地。

&esp;&esp;这一日,月明星稀,郑伯胜在六卿陪同登城远眺,但见赵军铺天盖地,营火能够将硕大的新郑城围好几个圈,比十年前那次围城更盛。

&esp;&esp;“赵军势大,新郑只怕不敌啊……”

&esp;&esp;当此大军压境之际,孤悬于中原一隅的郑国自然上震恐、人汹惧。战,多半是败;和,赵侯必然不允;降,倒是能让生灵免遭涂炭,但郑国社稷恐怕难以保全。

&esp;&esp;一时间,郑伯胜心中满是踌躇,在降与不降间左右摇摆。

&esp;&esp;而郑国在罕氏灭亡后剩的六穆驷氏、国氏、良氏、印氏、游氏、丰氏,也都在心里艰难地盘算着。

&esp;&esp;郑国商业发达,赵国商贾可以自由往来,间谍自然不少,秋以来,早就有赵侯的间谍接过六穆,以单、刘二氏献土之后得以成为东周君、西周君,瓜分周室土地为例,力劝六穆献城投降。还说赵侯可以保他们的宗族延续,并且各自能得到一个大邑,作为赵国比封君低一级别的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