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31章 wuliu业(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麦黄,黄鱼旺;一网拉金,一网投银;黄鱼咕咕叫,渔船装满舱”

这是一首行于舟山、台州附近的渔家歌谣,它所描述的场景就是靠打渔为生的渔民们,一年当中可以依靠辛勤劳动获得财富的几次大机会。

分到立夏,海里的小黄鱼就会跟着海洄游到舟山群岛附近,这就是麦黄,黄鱼旺;一网拉金,说的就是捕捞黄鱼,一网投银则是另一海产品,带鱼。它的渔汛从九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一月底。每条渔船只要别犯懒,一网一网捞上来的,真是和银差不多。

九月旬,杭州湾附近的渔民们迎来了当年的最后一次渔汛,几百艘渔船从周边的各州各县汇集到了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准备再大一场,然后舒舒服服的过个好年,这一年就算是过去了。对于东海的渔民们来讲,这些年的日倒是一天比一天好过了,甚至比南海那边的同行还要舒服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南海的鱼群、渔汛也不少,凭什么东海渔民的日要更好过呢?其实这和鱼的多少无关,主要是陆路通决定的。渔民们打再多的鱼,卖不去也是枉然。南海附近气温,捕捞上了的新鲜海产品无法期保存,在当地又没有非常大的销售市场。所以这里的渔民都成了兼职,打几天鱼就晒几天网,平时更多的给大货船充当河搬运工,在主要的江河航里替商运输货

东海这边则不同,一是贸易活动没有南边的港城市发达,二是气温没南边那么,三是有了一条沿江泥官,可以把渔获尽可能多的向江以南的陆地区运送,哪怕新鲜的送不了那么远,成咸鱼或者风的鱼,也能卖个不错的价格。如果是可以用海短时间养的海产品,比如螃蟹、海胆、海螺什么的,能活着送到陆地区去,价格更会一些。

有了销路,渔民们自然不会吝啬力。每年的夏初和秋,都是他们大一场的时候,能不能给儿凑够彩礼风风光光的把儿媳妇娶门、能不能把家里的木板土坯老房翻盖成青砖大瓦房、能不能添购一艘更大的渔船、能不能几家人凑在一起个海产品加工作坊,自己也当一回老板,就看这两次渔汛里能打上来多少鱼了。

临安、明州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也会云集着一大批海产品采购商。这些商人都有自己的四车,可以沿着官日夜不停的把海货运往陆,在较低的采购价和较售价中赚得钵满盆满。如果是买卖得比较大的老板,还会有从金河帝国来的钢轴大车,同样的三匹,一车能比别人的木轴车多拉一半还多。

“郑兄,别来无恙啊。您的买卖是越越大了,去年还是两架土车,今年这是又加了一架金河车,徽州的海货生意全快被郑兄抢光喽!”临安城竹车门外的海货市场里,聚集着一群一群的外地商人,市场外面的大车更是一辆接着一辆的连成了片。这些都是贩运海鲜的商,用后世的话讲,他们就是二

“哈哈哈,冯老三,你还说我呢,来之前我可看到你冯家的车队了,好嘛,一儿的金河大车,连拉车的都是一个颜的。徽州再好,终归离临安太近,这一行的可不止我一家。可江州冯家可就是独一号了,虽然路程远一些,但售价也不少,一来一去赚的比为兄我可多多了啊。”又黑又瘦的郑老板原本是黄山附近的小商贩,五年前才发现了这门生意,在族里借了不少钱,购置了大车和匹,专门往家乡贩运海货。别看他的本儿不大,只有两辆车,但好在他有固定的销售地区,别人运过去也是白搭,当地人不买账,利还算不错。

货运这个买卖,尤其是贩运鲜果、海货,都需要非常稳定的家,否则运回去没人买,再现找买家,就晚了。因为这些货不能存放时间太,稍微耽误是个十天半个月的,基本就等于赔得一二净了。原本之所以没有买卖的商人,不是人们不想,而是条件不备。

以前的官就是黄土地,碰上雨都是坑洼,连人走路都费劲,更别说载重大车了。而且前些年匹这个东西还属于战略资,普通百姓就算有钱也没地方买去。

自打沿江泥官修好之后,通问题就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