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节(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所有那些名号都是容寅一个人的。

他年轻的时候用烟霞阁阁主和游心斋主人的名字,后来又称他自己是沥心斋集虚堂,现今用的是半枕堂。

容寅的游记杂记颇有声名,年轻时写得极多,这些旧书有一半是他自己择定了刊印来,也有一半是友人记录,后作增补的。

容寅一生中曾离开余杭游学三次。

一次是他科举之前,世家弟结伴外,只在余杭周边江南地方游山玩

第二次是他上京赶考,一半是考试一半是游玩。

第三次他北上去看了外风光。

沈聿要查的是第三次。

他先将容寅每次游学的年份排列,又将诗作游记中几个频繁被提到的姓名记来,等明日让芦菔去旧书摊上找找有没有这些人的诗或游记。

一一对比,才能佐证容寅当年诗作的时间真实

沈聿自书箱中翻一张略的大业地域图,用钉钉在禅房的黄墙上,这张地域图上写满了蝇小字。

先日期后地了这些年的功夫,沈聿终于把游记上的每一个日期和地都排了来。每个红细连成一条线,直往榆林。

但在接近榆林时,这条线断了。

不论怎么找,都找不到容寅庆元十八年到庆元十九年间的手札游记,只是零星诗作,都是他在沥心痛悔。

沈聿举着灯烛,目光顺着那条线,钉在代表榆林的那个红上。

禅房木窗倏地大开,灯烛被急风灭,满墙字纸簇簇振响,桌上的无字牌位应声倒扣。

沈聿双手将牌位立起,月光照映在域图上,他看见那条红线的起始

寿昌县,上容村。

再遇

再遇

青布车缓缓驶在田坎小路上。

田坎两边远望是白云、青山、黄田,近看是田农车和连片白墙乌瓦的民居。

正逢蚕月,村中多数人家都在门首黏着红纸,有的纸上写着“蚕月免”,有的脆一字都不写。

乡人只要看见门上贴着红,便知这家养蚕,亲戚不走动,邻里不敲门。

寻常闹的村庄此时格外静谧,车如驶画中般,悄然驶了上容村。

朝华靠着车,一淡绿素衣,发结成一条辫直垂到腰际,辫梢随着车颠簸轻轻晃动。

“姑娘该把脚养好了再门的。”这话甘棠说了一路,朝华不听,她还在絮絮,“就算不歇个百日,十日总该歇。”

“一天都不能等。”看灵山在前,恐怕夜梦多。

是以父亲一,书信就送到上容村九叔家中。

这一年多里,除了族中大祭之外,朝华和大伯母来过五六回,选中了一个四岁的男孩儿。

一要年岁小的,二要家中关系简单的,三还要他本人聪明净生得漂亮。少一样,祖母都不会

父亲首肯这事只一半,要祖母,才算真的定

朝华掀帘望了望,上容村就在前。

沉璧一路沉默跟在车外,朝华见沉璧走这一路,额上沁汗,对甘棠:“把她叫上来坐车。”

沉璧跟甘棠同吃同住,除了甘棠,她几乎不怎么跟院中别的人说话。

甘棠摇:“她不肯。”

云苓也觉得奇怪:“也不知怎么这了,又要打鱼叉,又练苦功,门的时候我瞧见她在脚上绑铁块呢。”

“铁块?”

“可不是!我问她什么时候解开,她说姑娘的脚什么时候好,她就什么时候解开。”

朝华知沉璧是在自罚,叮嘱甘棠:“让她小心些,别练伤了。”

车刚阡陌,就见山坡边大树底有个男孩仰了脖向村张望,一看见车飞快跑山坡,没一会儿就跑得不见人影。

青布车停在一乡间民宅的门

说是民宅,也是能见粉墙黛瓦,能观四归堂的大宅。

九婶早就已经等在门,朝华踩着脚踏来,九婶不等朝华称呼,先叫她:“三姑娘来了。”

“九婶近来如何?”朝华微一,车后自有丫提上礼,她提裙迈过门坎,“保哥儿这些天可好?这事多赖九婶劳心。”

九婶只是个五服中的虚称,她四十来岁的年纪,一蓝杭绸衣裙,乌油油的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髻,着一金二银三

九婶虽居乡间,也是秀才娘,家里用着丫小厮。

笑眯眯冲容朝华:“三姑娘这说的是哪儿的话,大夫人吩咐要办的事儿,我有几分力就要几分力,哪能说劳心呢。”

已经在九婶家里养了三四个月了,刚抱来的时候细,小手上还着冻疮。如今不仅养得白胖,手上的冻疮涂了一个天的药,不细看也瞧不来了。

“对外话还没挑明,可乡里人又不傻,原来选人的时候就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