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64(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原先的清平府是以府城为中心串起来的, 府城里最为繁华,各地次之, 乡最为贫瘠,有官纵横于府城与各县之间。

李淳奕是从清平府赈灾官的位置上升上来的, 他比清平府的上一任知府更清楚清平府的发展薄弱在哪里,故而他上任之后,完全就是‘补短’来的。

而宋帝想的更是简单,他就是觉得这个官员也太过无能了,简直就是浪费朝廷的俸禄!

这位知府听闻自己要被贬去临海县,吓得大病一场,趁着大病的时机,他修书一封,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找他的靠山打听自己再度被贬的缘由。

考评制是当今圣上一力推来的官员考政策,由吏负责执行。理说,官员考评是可以通过吏运作的,表现稍微差一的,只要银使到位,混个考评良好不是什么问题,表现不错的,都可以混个优良,可对于那些表现特别差的,在任期间无功无绩的,吏也不敢瞎运作。

原先好歹是三省官吏,因为能力不足贬谪到了知府,结果还是什么正经事都没来,那可不得再降降?

李淳奕升任清平府知府后, 的第一件事便很大胆, 他直接上书一封, 陈明临江县比原清平府府城更适合府城的缘由, 奏请朝廷批准清平府城迁至临江县。

第90章 迁府 繁华

能力不够担起一府之责,那就去知县的位置上好好锻炼锻炼,学学该怎么实事,就算祸害了,那也只是祸害一县之地的人,而不会祸害偌大的一府之地。

有渔民算过, 临江县邻着的那条江上每天要经过的船只将近七百艘, 雪灾期间建设的海棠港每

他的靠山只回复了他七个字,“考评过差,少联系。”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

那位清平府知府自问自己在任期间虽然无功但也无过,照以往的经历,熬资历就好了,熬个七八年,还能再升回去,可偏偏与他搭档的是李淳奕,在清平府考时,有益于赈灾的事全都是李淳奕提的,他就好似站在月亮旁边的萤火虫,负责考评的官员就算拿着放大镜看,也没找到他对赈灾一事的功绩,只能如实上报。

临海县挨着大海,常年受到大风与大浪的影响,渔民世代与海洋斗争,年年都有死伤,偶尔还会有海寇过来,需要集全县之力抵御海寇,若是抵御不住,那等待临海县老百姓的便是屠村、甚至是屠城。

李淳奕升任清平府知府的消息传回清平府时,刚调任来的那位知府迎来了仕途上的第二次低估,他再次被贬,去了距离临江县三百里之遥的临海县,了临海县的知县。

办差了,全家都得跟着放……

万一圣上要调这位官员的卷宗,要查这位官员的案底,他们还能把卷宗都改了?卷宗好改,碑难更,若是圣上找人查到了这位官员的卷宗作假,与民间反馈不一,吏所有人的脑袋都可以挪个家了。

临江县的通何止是超过远清平府城啊,这里的通已经超过了东鲁之地绝大多数的城池,仅仅是比汴京城差一些,但若说东鲁之地哪个地方同外界联系最密,同盛唐、南明、大元的易往来更多,汴京城都要比临江县差一

可是经过这次的雪灾后,清平府的格局已经完全变了——各地为了更方便地买到煤石、玲珑火塔以及其它的资,都将路修到了临江县,临江县所在之地的通便利程度要超过通往清平府城的通。

那位清平府知府原先还想着搭乘李淳奕升的风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为了这个目的,他暗地里使了不少银,打了不少关系,可他就算打,那也不可能打到宋帝耳朵中去,而他的贬谪令是宋帝亲的,他的靠山都不敢有任何异议,他哪有不被贬谪的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