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盛唐挽歌 第5节(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府衙里厮混多年的老吏,想看账册的猫腻自然不难。但一个黄小儿看来,而且是翻了几页就看来了,那就不太简单了。

“何以见得啊?”

郑叔清自己的胡询问

他虽然没有直接承认,但也等于是默认了,只是希望方重勇告知原因。

“世间百态,生老病死有定数,人无百日好,无百日红。谁家都会有难办的时候。使君的账册,税的人太多,所缴租庸调又比寻常要多,岂能无事?”

方重勇一就看这账册中税收的平均数多了。

唐代贞观年间就定规矩,每丁每年缴纳“租”栗二石,“调”随乡土所产,每年缴纳绢(或绫、拖)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这标准,明显多于定数的十分之一以上,但每一乡都缴纳得十分齐整,未有拖欠。

方重勇前世都有那么多老赖偷税漏税的,这里怎么可能没有!齐不说,还比定额多收,当人家是傻呢!

“这你就不懂了吧。夔州多少人多少,朝堂诸公清楚么?知多了人还是少了人么?有谁去查验,多久查一次知么?”

郑叔清摸着须,得意洋洋的询问

方重勇无语,他怎么可能知这些路!

“告诉你吧,朝廷本不知,也不指望知,更不可能每年都派人来实。朝廷的人,只会问一,今年的赋税收上来没有,跟去年比如何。

如果比去年多,那么考评自然不会差,谁会去在意,这些账册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现在我以蜀地边镇不稳需要军需为由,在账面多收了一成,将来有天灾人祸,还有降的空间,你懂个

告诉你,本官实际收税只收了九成,将来还可以往上提!”

郑叔清得意洋洋的炫耀

他不算是个老币,但绝对是个老官僚,对朝廷里的路很熟悉。郑叔清实际少收,账面多收,这一来一去就有两成的浮动,足够他应付各突发况了。

至于为什么可以如此,那是因为整个账册就是个黑盒,朝廷不知是什么况。

“所以……这些全都是假的咯?”

方重勇面平静问,他早就看猫腻来了,只是希望郑叔清能确认。

“那些你不用知,你只要想办法帮本官捞钱就行了。”

郑叔清卖了个关心的志得意满已经写在脸上。

随即二人陷尴尬的沉默之中。

“使君,其实吧,这办法说简单也简单。”

方重勇顿了一继续说:“夔州挨着江,运发达,铜钱容易搞到手。使君可以在夔州收铜钱为租庸调,然后秋收时用府库里的钱购买荆襄与江南的粮,并鼓励用铜钱赎买徭役。

而荆襄与江南粮价低,秋收后各地大都要售陈粮。

若是官府大规模采买,则必定底价抛售。如此一来一去,只怕可以省不少财货。使君用这些粮为租,再拿铜钱去蜀地购买蜀锦,运到洛换取普通的绢帛为调。

至于庸,全收铜钱,以开辟山田的名义让罪囚参与,又剩一笔钱。

,如此一来,财货不就慢慢来了么?”

方重勇双手拢袖,十分正式的对着郑叔清一拜说

呵呵,搞钱嘛,这还不简单。参考前世养老金市盈利的办法,官府参与垄断买卖,那还不赚得盆满钵满?

方重勇对此非常自信。

然而他看到郑叔清一脸鄙夷的盯着自己,那表似乎极为轻蔑。

“神童果然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