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贵极人臣 第58节(1/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一问,也是直击七寸,耿直如穆孔晖张就来了一句:“可不试试,你怎么知又不行呢?”

月池失笑:“ 我自是知,唐太宗有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武官、文官、宦官三堂共治,说到底就是取唐末藩镇割据,骄兵悍将的教训。三者互相辖制,若有人想要犯上作,也必得拉拢一个帮手,方有动作的可能。如此一来,边境才得治久安。”

众人一时缄默,谢丕仍不死心,他:“可文臣节制,也一样有力啊。”

月池:“是否有力,不是仅靠你上一碰就能论证的。你得拿真凭实据,或者方案来。若因一时冲动,就在此以死劝诫万岁,废除从永乐以来施行至今的重要边制度。不仅是于国不忠,也是于己失度。”

这话说得太重了,谢丕面惨白跌坐在地上。其他人也是低垂,不再言语。朱厚照起:“怎么样,心服服了吧?还不快拖去。”

月池又叫停:“万岁,还是饶他们一次吧。”

朱厚照皱眉:“他们犯如此大错,岂可轻饶。再说了,朕已经有言在先。”

月池:“皇上是已经有言在先,可大庆法王却还没开啊。”

朱厚照一愣,他想到了自己的小号,佛门的甲。月池:“法王乃佛门尊者,慈悲为怀,想必会念在他们到底是一片忠心的份上,从轻发落。”

月池又上前一步低声:“招这批人来不知耗费多少人力力,若这般去掉一半,岂不是赔本生意,至少把用了,再谈其他。”

朱厚照灵机一动,他,朗声:“看在李越的面上,朕就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尔等书读得虽多,却不务实,留翰林院也不过浪费米粮,倒不如同观政士一般,还能学到真本事。适才开谏言之人,全派往京营和京城周边的卫所。至于其他人,上午于文渊阁读书,午去各履职,不得有误。”

月池大惊,这莫不是要提前实习?这样也好,可她在短暂的欣喜后回过神来,在今天这场皇帝与文官集团的冲突中,她旗帜鲜明地站到了皇帝的一方,这固然能为她赢得更多的权力和信任,可也让极端清党彻底站在了她的对立面。她官场不到半年就开始树敌,可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此理须凭达者论

他是疯了,才会放过你这条大鱼。

中没有不透风的墙, 特别是这样大的事,就是想瞒也瞒不住。诏命一阁立刻就得到了消息。翰林又称储相, 素来地位优崇, 历来不知过多少辅臣,怎可如此慢待。刘健即刻就要去找朱厚照, 当场反对。可李东到底要持重些,他拦住刘健,问这小黄门前因后果。黄门本就是靠这张嘴吃饭,当如倒桃车似的,一五一十地全说了来。值房之中, 一时鸦雀无声。阁三公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待到黄门走后, 他们才开始商量。谢迁的脸涨得通红,胡须不住地颤抖,他首先谢罪:“都是我那不成的犬,不知天地厚,才惹这一桩祸事来。我实在是惭愧至极啊。”

李东:“以中也只是想为国效力,只是一时莽撞了一些,日后多加磨练也就是了。再说了, 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啊。”

刘健一拍桌,眉竖起:“元辅此言差矣, 翰林素来清贵,皇上却将他们全由天上贬到地,如此离经叛, 这还不叫坏事么?”

李东捋须:“某也是翰林, 自天顺八年被选为庶吉士, 便一直在台阁,于自倒是清贵了,可于国计民生却都是听途说。若真论收获,还是弘治十七年奉命去山东祭祀孔圣人沿途所见所闻来得真切。”

谢迁:“元辅所言固然不错,圣上也是自育才之心。可非是我为自己的儿,万岁这般置祖宗法典于不顾,还是过了些。”

刘健附和:“正是,即便要让他们务实,也要等三年散馆后,再论不迟。如今连学问基都尚未打好,如何能去各司。圣上如此妄为,只怕会引起轩然大波,反而多生事端。”

李东的面也凝重起来,他微微颌首:“那我们还是拟一份奏本,劝万岁收回成命。”

三人立即斟酌词句,李东挥毫泼墨,笔千言,而顷一本奏疏便已成形,又着人递给朱厚照。

奏本写完,谢迁就急着告退了:“待我先回去将那不成材的孽障教训一顿。”

李东和刘健虽苦劝几句,可到底压不住谢阁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