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滨江警事 第16节(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就是停了一排‘兔’(一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机动三)的地方。”

李卫国追问:“记不记得黄什么样,大概多大年纪?”

瓦工不假思索地说:“早上的事,我怎么可能忘。他个脸,烟,一大黄牙。早上凉,他穿了一件藏青外,说的是沙地话。”

李卫国记录,抬问:“再见着他能不能认来。”

“能!”

“好,你看看相册,他在不在这些人里面。”

几个小时前的事,瓦工记得清清楚楚。

翻开相册看了看,很快就指认一个票贩,并保证绝不会认错,说化成灰都认得。

李卫国问清楚他跟嫌疑人购买黑市票的经过,让他在笔录上签字摁手印。

让瓦工先回去,整理好笔录,请第二个旅客来……

事实证明,之前的侦查工作很重要。

要不是事先掌握那些黄况,悄悄拍了那些黄的照片,旅客们就算记得黄的样也没用。

毕竟光靠描述很难认定是谁,并且他们又不太可能去帮着指认作证。

韩渝在门边看了一个多小时,见李卫国不断手腕,走过去俯:“李指,要不你问,我帮着你记。”

年纪不饶人,这才了十来份笔录就吃不消了,而且有船。

李卫国确实需要人帮忙,可现在的笔录将来都要作为证据。他权衡了一番,拿起一叠刚才好的笔录:

“小韩,笔录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不能当事人说什么就记什么,要抓住重!”

“哦。”

“你先看看我是怎么记录的,认真看,仔细看,看完在边上先学着记。”

“好的。”

“这些都是证据,别了。”

“我知。”

李卫国继续询问,继续让旅客指认照片,继续记录。

韩渝看完几份笔录,心里大概有了底,在边上试着记录了两份。

作为一个老预审,李卫国虽然办案经验丰富,但已经很久没这么度工作,手腕酸的几乎握不住笔。脆让外面的旅客稍等,拿起韩渝的笔录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倍意外。

格式没问题,字迹工整,记的容条理清晰,基本都记在上。

他抬:“到底是中专生,学的就是快。记得不错,可以上岗了。来不及送你去培训,只能边边学,边学边。”

冲了龙王庙

被黄搞得苦不堪言的旅客太多,十五块钱买价票坐这一班船的旅客还没询问完,这次在售票室买到了平价票但之前买过好几次“黑市票”的旅客又要举报。

普通职工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买一张船票就要去十五,对人家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旅客们的心李卫国能够理解,可实在忙不过来,脆让韩渝单独办案。

能有机会主持正义,韩渝刚开始极成就,但要询问的旅客和要的笔录太多。

写着写着,手腕跟指导员一样吃不消,觉这么去握笔的手指都会磨泡。

几乎每个旅客都会问多的冤枉钱能不能要回来,指导员都不敢打保票,他只能反复解释会尽全力。

反正有联系方式,真要是能追回来,哪怕只追回一分,到时候再联系他们……

跟打仗似的,一刻都不敢停。

一直忙到客靠港,仍有三十几个之前找黄买过价票的旅客没笔录,只能让人家先看照片指认,然后给人家留了个通信地址,让人家回去之后写个况说明寄到所里。

乘警也累的够呛,把好的笔录给指导员,又要送旅客上岸,要跟码的民警接。

李卫国和老刘赶收拾证据材料,四百多份笔录,整整装了一旅行包。

再过三个半小时,要乘这艘客回白龙港。

但船、政委、乘警和乘务员要船休息,船上要打扫卫生,负责夜里航行的是另一

加之难得来一次上海,除了工作之外还有别的任务。

上海是最洋气的地方,在启东只要有同事来上海差,都会请人家帮着捎东西。

李卫国早拟好了一份清单,要借这个机会找地方修手表,快中秋节了要买月饼。

上海的月饼不但比启东的月饼圆,也比启东的月饼好吃,买回去孙女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