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3章 只知忠义不知孝悌(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esp;&esp;“汉祖刘斩蛇起义,开创了大汉一统江山四百载,传到了汉献帝,君弱臣,刀兵四起,天昏暗,民不聊生,正所谓天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日里就开说一《三国演义》,尽纷纷世事,全在巧嘴一张!”

&esp;&esp;“江东逝,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esp;&esp;韩蛤蟆嗓音沙哑,慢条斯理地念了一首词,大宋朝文治兴旺,不是一句空话,历朝历代,论起识字率,宋朝绝对首屈一指,哪怕是偏远的沧州,也有不少人听懂了词中的沧桑远,无不称赞。

&esp;&esp;要说起来,最解其中三味的,就要数坐在角落中的包黑和公孙策。

&esp;&esp;“好一首临江仙,我怎么听了醉翁的味啊?”公孙策笑着说

&esp;&esp;包拯沉,摇了摇,“不然,此词的才不在醉翁之,可是醉翁文章第一,论起填词,倒是差了一筹,而且词中暗苍凉之谈,似乎阅尽人世兴衰,颇有看穿兴衰之叹,多半不是醉翁所写。”

&esp;&esp;公孙策倒冷气,“东翁,若不是欧永叔所作,当今文坛,不论晏殊,柳七,梅尧臣,只怕都写不来这样的词……”公孙策突然大喜过望,“恭喜东翁,怕是这沧州又了一位大才啊!”

&esp;&esp;作为一方父母官,教化百姓那是分之责,要是了神童才,可是要上报朝廷,作为政绩的。

&esp;&esp;这一首《临江仙》公孙策从没听过,多半是新作的词,而且又和文坛的几位擘风格迥异,倘若真是边境沧州,了一位大才,可是了不起的成就啊!

&esp;&esp;公孙策为包黑的师爷,自然要替东家的前程着想,他都迫不及待想要找写词之人,上奏朝廷,替东家的政绩填上一笔。

&esp;&esp;倒是包黑哼了一声,“倘若真有才,那也是人家的天赋,是师教的好,我刚刚到沧州不久,据为己有,羞也不羞?”

&esp;&esp;公孙策不听了,这事有什么羞的,在谁的治,那是谁的福气,有什么害臊的,大人的脸还是太薄了,需要历练啊!

&esp;&esp;他还想劝说,哪知包拯一摆手,“老实听书吧!”

&esp;&esp;公孙策不敢多话,只好闷听着,可是没听多少,公孙策就迷了,说书人简单代了之前已经讲完的分,直接到了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esp;&esp;伴随着韩蛤蟆的描述,在场众人如痴如醉,仿佛真正置在千军万之中,随着一位位武将冲杀,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枪,方天画戟,你来我往,杀了一个难解难分!

&esp;&esp;王宁安这两天连续赶工,已经把前二十都给了韩蛤蟆,他也放开了胆,尽挑闹的讲,三英战吕布刚结束,就直连环计,凤仪亭,吕布戏貂蝉,英雄人,更是让人津津乐

&esp;&esp;韩蛤蟆一气讲到了午时,燥,实在是不住了,才一拍醒木,“预知后事如何,且听回分解!”

&esp;&esp;韩蛤蟆转到后台去喝茶,耳朵里全都是叫好之声,夹杂其中,还有不少人往台上扔铜钱,嘭嘭的响,韩蛤蟆的心就跟着不停地,不用看都知,准是有人一贯一贯地赏钱!

&esp;&esp;说了大半辈,还没遇到呢!

&esp;&esp;王二郎可真是一个宝贝,回可千万不能让别人把他拉过去。韩蛤蟆急匆匆要去找王宁安,讨要接来的故事,刚转,茶馆的掌柜的陪着笑过来了。

&esp;&esp;“韩先生,那边有两位客官要见你。”

&esp;&esp;“客官?什么人?”

&esp;&esp;掌柜的压低声音,凑到了韩蛤蟆的耳边,低声说:“虽然穿着布衣,可难掩官气,是个大人!”

&esp;&esp;韩蛤蟆一惊,他就是个说书的,哪里见过什么大人,急忙掸了掸衣衫,就跑到了包黑的桌边。

&esp;&esp;“草民见过大人。”

&esp;&esp;“请坐吧。”公孙策淡淡笑:“你就是韩先生吧?书讲的不错。”

&esp;&esp;“多谢夸奖,小人愧不敢当。”

&esp;&esp;“韩先生,这《三国演义》颇为不俗,和寻常的话本境界迥异,不过在听了一段,似乎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