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三四四章 趁势而为(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esp;&esp;在郭旭得到袁振乾的奏折的同时,吕中天也接到了袁振乾的私人密信。那信上,袁振乾对吕相表达的敬意和谢。谢他替自己找到自己祖传的雪霁剑,让自己能够弥补祖上的遗憾。当然,最后免不了要表达一番自己的态度和忠心。

&esp;&esp;“吕相德望隆,此刻正是稳定局面的中。吕相担任枢密使乃众望所归,人心所向。我将全力协助吕相履职,倘有需要之,卑职责无旁贷。我知这么很多人会骂我忘恩负义,然而卑职并不在乎,卑职此言自公心,是为了我大周江山社稷着想,纵有诋毁,亦将嗤之以鼻,漠然视之。但问心无愧,何惧言。”

&esp;&esp;在权力和地位面前,袁振乾甚至没有太多的犹豫便了他认为的现实的选择。和利益相比,义能值几钱?杨俊固然对自己不错,但是他现在死了。活着的杨俊或许值得自己敬畏,死了的杨俊便毫无用了。

&esp;&esp;朝廷提了自己,升官加爵封赏丰厚,这本就是给自己礼遇和尊重,自己又何必不识抬举。难自己真的要为杨俊些什么么?自己难真要为一个死去的杨俊去讨说法,去惹怒皇上和吕中天不成?难自己还真能用这二十五万手的兵什么大事来不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冒犯天威和吕相,何不顺推舟,睁一只闭一只。吕中天想要拉拢自己,自己便也顺推舟就好,这之后吕中天只会在钱粮军饷上更加的对自己照顾,自己坐镇这西北之地,只要兵粮足,当个土皇帝便好。其他的事又何必去想太多?

&esp;&esp;郭旭和吕中天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他们担心的便是袁振乾的态度,现在袁振乾选择了站在朝廷这一边,便是选择了效忠朝廷。那是绝对不会再有什么异样的举动了。

&esp;&esp;至于其他的军队的反应,京城禁军是不用担心的,因为禁军因为地位的特殊,所以一直以来在将领的任命上的举动都很微妙。作为拱卫京城保卫皇上的禁军的将领的任命,杨俊在世的时候便很是谨慎,他也没敢大肆的安自己的亲信去掌。因为如果那么的话,便有一心怀不轨的嫌疑。事实上所有禁军将领的任命都需要有一个额外的程序,便是任命中级以上将领,需得呈报皇上御览批准。先皇郭冲在世的时候,还自己亲自任命了十多名将领。

&esp;&esp;杨俊对于京城禁军的掌控程度其实是最低的,相反,吕中天倒是颇有心计的了不少自己人禁军。这就叫此消彼。朝廷中的权力争夺犬牙错,互相角力。在你力有不逮的地方,我自然是要更一步。在你严密控制的领域,我也只能退让三分了。利用杨俊对于禁军这只兵和谨慎的态度,吕中天却安了不少重要的职位给了自己的亲信。

&esp;&esp;如今,京城禁军之中,殿前司指挥使是白奇,这是郭旭自己任命的人。侍卫军司指挥使是冯唐,原本便是大周的枢密副使,算是半个杨俊的人。侍卫步军司指挥使原本是小王爷郭昆,但自其和林觉反京城之后,此职位由另一名枢密副使李三山兼任。但在不久前,趁着杨俊率军征的时候,吕中天已然建议郭旭提了侍卫军司的都虞候吴奎胜担任了侍卫步军司指挥使,将李三山的兼职给撤除。那冯唐虽然是杨俊的人,也是枢密副使,但此人并不足为虑。因为此人早已老迈,一年前便已经于半病退的状态,军指挥使和枢密副使的职位也只是名义上保留,侍卫军司中主事的是副都指挥使李荣,而此人则是早已是吕中天的人,是吕中天很久以前让府中大批卫士禁军之中,行渗透禁军计划中的一员。包括那位吴奎胜,都是这个计划中的佼佼者。在吕中天的暗中助力和他们自的努力之,爬到了禁军中的位上。此刻,则正是他们全面掌握禁军的时候。

&esp;&esp;所以,整个京城的禁军其实是不会因杨俊之死而产生什么太大的动的。

&esp;&esp;至于地方上的一些厢兵,包括东北边镇的数十万兵,其实担忧还是有的。但这正是吕中天接来要的事。地方上的这些杨俊的党羽倘若要是识时务倒也罢了,倘若谁要是敢蠢蠢动,那么吕中天将会毫不留的肃清。就算他们保持沉默,吕中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