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我也是“学霸”(求收藏)(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esp;&esp;“我也是听本家那几个叔伯说的,是真是假,我也没敢问爹。”

&esp;&esp;魏良卿不想再说这事,担心弟弟在外面站得久了影响伤,便拉着弟弟要,他爹魏德却从地里回来了。

&esp;&esp;“你大呢?”

&esp;&esp;魏德卷着,手里用草绳提着一块五。看样,他是特意去买了块。良臣估摸这块多半是他爹赊欠回来的,因为据他所知,为了给自己治伤,他爹可是欠了不少钱。

&esp;&esp;魏良卿说:“走了,大夫说家里还有事,所以就先回去了。”他没敢提大夫杨六奇刚才的态度,怕爹听了生恼。

&esp;&esp;“噢,走了啊?”

&esp;&esp;魏德有些失落,他也很久没有见侄女了,手上这块也是特意去赊的,为的就是好好招待侄女,不想人已经走了。

&esp;&esp;“走了就走了吧。”

&esp;&esp;魏德摇着,让良卿将拿去洗了,中午烧汤,又要良臣将带来的礼屋中。良臣将东西拎去后,把大给的那个荷包递给他爹。

&esp;&esp;荷包里是三颗小银豆,还有几枚万历小平钱。

&esp;&esp;银豆约摸两三钱一颗,拿在手里很小。小平钱就是万历通宝,乃是本朝仿嘉靖朝所制,有小平和折两。小平钱多是光背,偶有背上有字的,多刻有“天”、“公”、“工”等字样。折钱又称折二钱,工较量,可以一钱当两钱用。

&esp;&esp;荷包里的银豆和小平钱算起来能值一两银,当地价是上等田八两四钱一亩,薄田三两三。小麦的价格是一石七钱四,米价一石约六钱五左右。总价格并不,甚而还很低,因而朝廷时有米贱伤农的议论。

&esp;&esp;魏家一年辛苦来,收成除去赋税,折算来大抵值银六七两,不过这收成大半却不能变卖换钱,得留着家里吃,要不然爷儿三个就得饿肚

&esp;&esp;梨树村属河间府肃宁县,这一带虽离京师较近,但土地比较贫瘠,不像南方收成。用良臣前世的话说,这里就是环京畿贫困带。

&esp;&esp;魏留给良臣的钱等同于魏家爷三两个月生活所需,对杨家,可能都看不上,对魏家,显然是笔不小的钱财了。

&esp;&esp;“难为了。”

&esp;&esp;魏德叹气,侄女在杨家的况,他这伯父肯定是听说了的。就这私房钱,也不知是攒了多久才积起来的。想了想,他还是将钱收了,毕竟给良臣治伤欠了不少钱,有些亲戚家的可以缓一缓,邻居家的能还就还了吧。

&esp;&esp;良臣没有贪这笔钱的念,回屋呆了片刻,突然肚急,赶忙上茅房,结果发现没有手纸,偷偷朝外瞄了瞄,一咬牙将那本翻得烂了的启蒙书《百家姓》给撕了几张。回来之后,良臣当真是贼心虚,面红耳赤,因为这事一旦被他爹看到,恐怕多半又会发火了。

&esp;&esp;其实,明朝现在是有手纸的,民间所用的手纸一般称为纸,和冥纸一样都是用草为原料制成,上面绝不能有字。

&esp;&esp;自古以来,敬惜字纸便是中国人的一传统,谁要是用了有字的纸拭污秽,那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esp;&esp;去年,良臣在县里就听说一女用有字的纸拭秽,扔便桶,结果遭雷击跪倒。河间府听说此事后,忙通令府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字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手纸,以免秽亵。魏家茅房没有手纸,原因只是魏德舍不得用。都要钱,这也太败家了些。

&esp;&esp;换作从前的良臣,也无所谓,可现在的良臣,哪能受那罪。报应,他肯定是不信的,他现在想的是怎么劝他爹赶明去镇上买手纸回来。要不然,天天用,实在是受罪。

&esp;&esp;良卿的厨艺不好,不过毕竟是烧的汤,哪怕什么调料都没有,就撒了,吃起来都是香的。午饭吃过,魏德闲不住,心里又憋得慌,便去另外一块地里锄草,良卿也去砍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