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夏季双抢的农忙时节,就这么平淡地过去了。时间转了七月,也熬过了最炎的日

无论是朝廷控制的地区,还是贼控制的地区,都相安无事地注重恢复生产,不然到了冬天就得大面积饿死人。

崇祯十三年的贼,还没普遍喊“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号,何况革左五营也不算李自成派系的。

他们都知要靠自己占领区的百姓来,光靠抢是养不活那么多人的,没法以战养战。

经过沈树人一个多月的劝农,蕲州、黄梅等地青苗,莲藕萌发,芋也开始芽。

很多原本当地人懒于打理的沼泽地,在沈树人带来的苏湖农民的教导,也尽量充分利用起来。

尤其是蕲县周边、那些沈家直属佃农打理的荷塘沼泽,还被放了沈树人几个月前刚从郑成功手上到的一些东南亚、印度乃至东非鱼苗,外加印度的一些外来鸭品

明末的航海商路已经非常发达了,欧洲民者对于从东非到印度再到东南亚的航线,都跑了好几百年。

郑家虽然跑得少,但随便找些红夷、重金让他们领航,也能到东南亚和印度转转。所以这些的获取,完全是顺理成章。

沈树人还非常注意项目统筹的节奏,把这些繁工作的优先级,安排得比夏季双抢低一些,等农忙结束后、才利用闲季安排的。

不像植农作那样需要考虑季节气候,一年四季都能养,也就不存在错过农时。

这些外来的数量如今还很少,饶是郑成功前前后后派将近十艘海船到各地帮沈树人搜罗,最后活着拿回来的,也不过每活鱼百余尾。

跨洲带回淡鱼,从来都是古代最挑战的运输难题,因为需要在海船里另外设置密闭船舱放养活,还得每隔最多十天就靠岸、找港换淡质变化还有可能死掉不少,要及时捞走扔掉。

总之郑成功过去大半年应该是了不少资源,有时一条大海船能带着淡运几千尾鱼,最后运到活来的也就两三百条。

好在这些鱼在途中也会产鱼,鱼在船舱里可以保存比较久,回来后慢慢育也能养分。

相比于鱼类,倒是印度鸭这些家禽,存活率得多。在海上航行数月带回来的,还能活好几成。郑家商人在找民者采购的时候,母禽尽量选会的,这样回程路上,还能有一分保留孵化活

正因为数量稀少,沈树人没让本地贫农养,而是先全分给沈家嫡系的佃农,让他们心饲育——

当然,就算养死了,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救。至少郑成功了个心,他让人回来这些品的时候,在福建就已经先自行繁育留了一手。

所以哪怕沈树人这边全养死,过几个月还能再去福建要一批留的。

东非回来的罗非鱼、东南亚的沙鱼,这些可以在淡和低盐度半咸里存活的鱼类,很快都在蕲县周边的荷塘、芋圩间顽生存来。

这两鱼普遍生较快,产,鱼刺还少一些。也是目前沈树人能到的最适合品了。

其余比如南亚的龙利鱼,虽然质比沙鱼更好,但只能在沿海养,陆淡没办法。郑成功搞到龙利鱼之后主要是在福建自己养,给沈树人的那分也只能在苏州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