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好友都为沈树人被留京修撰、错过了“第一时间放回地方抢张献忠人”的机会,而惋惜不已。
沈树人自己却是毫不着急,他很笃定张献忠不会就这么完的。
崇祯要他修撰两三个月,那就修呗。正好到时候放地方,起步还能略
半级。
于是乎,从三月中旬开始,沈树人就了好几手准备。
一方面,他静静等待各地的漕运改革账目送到、准备迎接各方抵制者的质疑,应对御前的辩论。
另一方面,他也给南方老家去了几封书信。
第一封信是给父亲沈廷扬的,让他先好钱粮方面的准备,为他将来到徽地当剿贼地方官铺垫些
质基础。
第二封信是给刚刚改了学名“成功”的郑森的,是问去年让郑成功留心的海外
搜集工作,
度如何了。
最后一封信,是给如今宅在昆山老家无所事事的好友顾炎武的,请顾炎武速来京城,帮他当一阵幕僚枪手,把这两三个月的翰林院修撰任期搪
过去。
沈树人也没打算浪费时间,既然皇帝让他当修撰过渡一,这几个月里,能
成绩就
成绩
来。
去年沈树人刚笼络顾炎武时,就想过将来要利用顾炎武的平,撰写一些鼓舞人心士气的理论文章。让天
人将来能振作起来,相信“以南统北也能成功”,总结前朝历代汉族抵御外敌成功经验,哪怕崇祯死了都不至于让人民失去抵抗意志。
这事儿一直搁着,也没时间重署,算是一步优先级比较低的闲棋。
现在当了翰林修撰,这个职务的职责就跟修史有关,也可以学宋朝司光那样写
“以史为鉴”的评论文章。所以沈树人当然要抓住机会,趁着自己有“学术权威”背书的时候,
产一
。
至于实际作,他当然只负责政治哲学思想,
文采措辞组织、论据充实,全靠顾炎武当枪手了。
沈树人的三封信都是快加急往南送的,分别只
了八天和十天的时间,就送到了南京、苏州。
顾炎武去年乡试落榜之后,就立志宅家学问,再也不想考试了。
如今收到故友来信,得知沈树人居然中了二甲士、还
了翰林院当修撰,盛意拳拳重金请他当幕僚一起参详学问、品评历史,他当然是乐于奉陪的。
博览群书的鸿儒,谁不想写些指江山、褒贬古人的东西。有翰林院修撰这
学术权威,不用白不用啊!
顾炎武非常积极,选择直接坐沈家的海船北上,这样可以快一到京城,估计四月初就能到。
……
而沈树人的另一封家书、送到太仓老家的时候,沈廷扬更是惊讶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那天是三月十九,沈廷扬正在府上算今年第二批运往天津的漕粮海船运费。
如前所述,沈家的一百多条海船,正月过半的时候,就踏上了北上给关宁军运军粮的征途。
以当时的航海技术,到北方航行就要半个月,还要装卸补给、等候风向休整四五日,往返一趟就得四十天。
所以如今这个时间节,刚好是当时那批船返航、重新装上南方的粮
后再次运抵天津的日
。
沈廷扬本人也准备等账目彻底算清楚、给皇帝
一份详尽的报告之后,就回京城
述职——
历史上,他大约是崇祯十三年六七月份时,因为这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