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张学曾面施压的,曹振德压儿没能掀起什么风浪,就直接服了。

事后曹振德也只是派心腹家人,给朱大典捎了一个信,把苏州这边面临的实际困难,跟朱大典说明了一。顺带着还表示今年苏松一带的漕运、军粮绝不会误事。

曹振德很鬼,他甚至连纸面证据都不愿意留,只是让信使随带个信证明份。

此后十几天,苏州府和松江府各县,都顺利展开了粮工作。

沈树人也没言,说好了“谁抢先粮,谁就有好”,就足额兑现。

他拿了一些最近几个月刚靠方以智和董小宛鼓捣来的小机械小发明,实打实地笼络人心。

乎外人意料的是,第一家响应沈树人号召的,居然不是苏州府本地的豪绅,而是隔松江府的人士——华亭县徐家,也就是徐光启的后人。

不过仔细想想,也在理之中。沈树人那天在宴会上,说他有很多增产惠民的创新,是受徐光启《农政全书》启发。

既然如此,沈树人,把徐家拉到自己的战车上。利用徐家的势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谁让明朝没有专利法呢,新技术新发明要想绝对不让人抄,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先跟当地的权威面人结盟,靠着潜规则来维护势力范围。

……

徐光启已经过世六年,连他儿也已致仕养老。

如今负责徐家产业的,是徐光启的一个孙,名叫徐熙烈。

五天前,他在沈树人府上见识了一台由传统织机改造而来的机。当时只是远远看着,看不分明机械细节。

但是沈树人让董小宛演示了用新机织布织绸的效果,速度比普通织机快了不少,而且能织六梭宽的布匹,比目前市面上最宽的三梭布还宽了一倍。

看到那台机的一瞬间,得知沈树人说“徐家只要带把之前超囤的粮缴纳完税,并且督促松江府其他豪绅跟。就可以得到沈家的传授、免费仿制自用这,而且还能得到新技术在松江府范围的分销权”,

徐熙烈立刻就背叛了自己的同乡,成了沈家在松江府的“战略合作伙伴”,外加最凶恶的帮凶。

随着徐家把本家囤积的存粮、以及目前还在海上返程的粮船,都调到太仓刘家港去转运,沈树人也非常守约,亲自把第一台织布样机送到了徐家厍(she)的庄园。

徐家厍是华亭县属的一个乡镇级别区划,就是从徐光启在此设立庄园得名的,后世改名徐家汇。也就是说,徐汇区如今都是徐阁老家的庄田。

松江沿海的土地相对盐碱,没法桑养蚕,倒是没那么挑剔。所以光靠“桑基鱼塘”的法,是引不到徐家合作的,只有新式棉布织机才有足够诱惑力。

东西到手后,徐熙烈看得两放光,抚摸着那竹木结构的机,小心翼翼得如同在抚摸一个女。

沈树人也不藏私,直接指着织布机的关键解说:

“这个织机,说白了就两方面改,一个是把提纵经线的机构加宽了一倍、也增加了一倍提脚。这是笨功夫,没什么好说的。

真正的关窍在第二:这个梭面加了一条槽导轨,从此纬线投梭不再是手拿,而是在导轨上划来划去。

还各有两片弯曲蓄力的竹片,一旦解开机扩就可以把梭去,不过目前还不太稳定,遇到弹不到位的,需要手动拨上面的连杆复位。但是只要十次有九次能弹过去,也省了不少力了。原本三梭布就要两个织工作,现在五梭布都只需一人……”

徐熙烈没继承到祖父的理工科才华,估计连《几何原本》都没读完,所以也没太听明白设计原理。不过没关系,直观受过了用法,剩给府上的工匠就行。

后续沈树人又不厌其烦讲了更多,不必赘述,反正就是跟历史上英国人1730年代来的飞梭差不多原理。

目前可靠差、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