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漕粮和军粮加起来一百二十万,实际征收肯定要超过一百五十万。这么多粮苏州是产
不了的,说到底还是要靠去浙江买,或者在南直隶其他产粮区买。
他说的都是堂堂正正的理,也不怕外人听,所以方以智在场也不必回避。
但浙江今年又大旱,沈树人刚穿越过来时,就听说浙江今年只有夏粮正常收获,秋粮要减产一大半,米价已经从往年的一两八钱涨到了三两多,靠买肯定是不行的。就算凑,粮价继续暴涨
去,苏州本地恐怕都得饿死一些穷人。
只是明面上对朝廷上报的“过江银”始终是一钱三分,一百多年没动,其他都是地方上暗箱作分
。
要让负责运粮的人担罪过,无非是在两次割环节
纰漏,比如地方上以次充好、缺斤短两,你验收时却没发现,最后运到庐州府后,却无法通过驻军验收。
沈廷扬听了这个数字,也是倒了一
凉气。苏州的粮税本就是明朝最重,往年定额是五十九万石,但考虑到运输损耗加派,实际上要运到淮安
割的,有八十多万石。
沈树人虽然还没想到对手的谋,但他知
谋肯定是存在的,把人得罪得那么狠,不报复怎么可能。
而“过江银”则是地方上自行征收自己用的,是到江北割之前,给本地运粮卫所兵丁的饷银,还包括
江、运河各
换船装卸的码
工人费用。
漕运银是跟着漕粮一起运到淮安割的,
给漕运总督
属衙门,作为漕丁和护粮卫所军从淮安到北京的饷银。(前面加派的粮
,是给运粮的人路上吃和鼠雀各
损耗,银
则是给运粮的人发的钱和
理费用。钱、粮都要同时加派,不是二选一的关系)
苏松湖三府的土地,一多半都了蚕桑和棉
这些经济作
,原本就要靠经济作
的
价,卖丝绸棉布买粮。
沈树人听完后,也生一个疑惑:“既如此,父亲觉得朱大典这次会如何陷害我们父
呢?我买官的时候,没给龚鼎孳、侯方域这些小人留面
,朱光实就更是仇家之
。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这不太可能吧,作为河官,只需跟
运卫所的运军一起,在
割
次仓
清
粮
、确保全程无碍,至于本地的粮
是怎么来的,应该不关我事吧?”
今年苏湖松江等地的摊派,又临时涨了好几成,苏州这边已经翻倍了,最后好像是加到一百二十万石。”
另外,照朝廷旧制,苏州对朝廷输送的每一石漕粮,
例还要加征一钱三分的“过江银”和五钱的“漕运银”。
说最后我得了这个缺,肯定是朱大典另有
谋的。难
,他是打算让孩儿亏空、完不成筹措运输军粮的任务?堵今年苏松一带买粮腾贵,凑不齐?
而且从成化年到崇祯,每过几十年,之前的超耗摊派项就会被各经手的利益集团挪用贪墨
净,然后再巧立名目额外加征一项。
除此之外,就是运输途中,运费超耗。预先多征的分、填补不上民夫一路吃用、或是船只颠簸沉
沈廷扬捋着胡思索了很久:“从粮
来源上动手确实不太可能,那些环节就算
了问题,苏州知府和
属各县的罪过,也远比你这
负责运输的人要重。张学曾不会拿自己的官位开玩笑的。
实际上这一钱三分银肯定不够用,地方上还有各
潜规则摊派加收。
沈树人原先对这些不是很了解,但沈廷扬跟漕运打了十年,当然会把这些细节毫无保留地教给儿
。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