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4章(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才缓缓起:“好了,起来吧。”

“噢。”

时云舒转过来坐起,整理了衣服上的褶皱。

“等等。”

她忽然想起什么,抬盯着男人质问:

“你不是不会针吗?”

--

元旦第三天午,时云舒跟着江茗雪去医馆最后的收尾工作。

时云舒坐在车后座,又问了一遍:“

,你想好了吗?”

江茗雪,温柔而定:“嗯,想好了。”

时云舒弯了弯:“好,那我陪你一起。”

江茗雪莞尔:“谢谢你,云舒。”

她们走到医馆,时云舒帮江茗雪整理着休息室的个人品。

元旦节医馆的医药师和学徒们都放假了,江茗雪走到药房,环视着这间她曾以此为家的地方,手指轻轻抚过红木桌面,目光落在架上放置的铜质戥秤。

秤(戥,deng,三声)是一杆老式却很密的砝码秤,称250g以的药材能确到分厘。这杆秤是中时爷爷送给她的,起初她还用不惯,觉得不如现在的电秤方便。

但因为是爷爷送的,她还是认真学着使用,后面用多了,反而离不开了。

之后招来的学徒和她有着同样的想法,甚至因为用不好,一起劝她买一个电秤。

她应允了,但还是没放弃戥秤的教学,她逐一耐心地亲自教导,一遍又一遍,直到大家都学会。

秤的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半斤八两”的成语就来源于此。

老祖先们制作秤时,一斤定的是十六两,因为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加起来一共是十六颗。

她将爷爷当初对她的教诲逐字转告给学徒:“老秤的最后三星是福禄寿,缺斤短两就会缺福、缺禄、缺寿,缺德的人想起来这个诅咒,就不会再坑瞒患者和顾客了。”

再后来,元和医馆的每个人都主动放弃了电秤,抢着用戥秤。

这杆秤陪了她将近十年,她想将这杆秤带走。

她拿起这秤杆注视了许久,最终还是放,留给了医馆的药师和学徒们。

她走过医馆的每一寸土地,发现除了她自己,似乎没什么要带走的。

江茗雪微微仰,站在“大医诚”的牌匾之,对这间她致以无上珍重的元和医馆了无声的告别。

眶不禁泛红,淌两行泪。

她默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