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清穿之zhong地ri常 第218节(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她看来,这事既然要,那就不仅要让大臣们亲看到,还让人找来了一些百姓过来见证。

所谓人多力量大,安清今年这庄上大概试了上百亩的小麦,因为人手足够多,竟只用了一日的功夫,就完成小麦的收割、脱粒的活计。

前些年,安清照后世的法,研究了一小麦脱离工,不用经过暴晒碾压麦秆,直接便可脱粒,然后再将小麦晒即可。

来便到了众人期待了一天的称重环节,因着这上百亩的小麦确实不是小数目,之前收割时雍正便给六的官员各自分了一定的区域,让他们单独负责收割任务,这会称重自是也各自统计即可。

待六官员把统计产量送来后,不少人脸上惊讶的表都还没来的及收回去,显然是被这实打实的数字惊到了。

汇总完毕,算是百亩小麦的平均亩产,竟然达六百斤!

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在场众人还是不由倒凉气。

安清忙来解释:“这会的小麦还未经过晾,而且脱粒后还有少量的麦茬掺杂在里面,要去掉这分的分占比才准。”

这块农政司官员有经验,经过他们之前的测试,小麦经晾晒之后重量的失率大致在10左右,那现亩产六百斤,晾晒之后损失百分之十,也就是六十斤,再除去那些麦茬,亩产量五百斤绝对没问题。

而且,还只会多不会少!

一官员比较谨慎,不由看向安清:“福晋,您这些田地可都是良田?”

恒亲王福晋这庄是先帝赏的皇庄,占地比较大,田地自是有优等,也有劣等,但若植小麦的用地都是良田的话,那这亩产怕是还要再缩一缩才成。

至于要缩多少,那便不太好估量了。

安清摇了摇,转朝紫苏要了这小麦试的记录册,然后递给了雍正。

“这些是上百亩小麦的试况,分别有劣等地、中等地,以及优等地,像那优等地和劣等地占比很小,大多都是中等地。”

毕竟,从大清目前的况来看,植小麦的田地大多是中等地,优等地是因为太少,不有代表,劣等地则不太适合植小麦,则更适合植番薯之类的作

众大臣对视一后,立对着雍正跪了来,“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得此良,是我大清之福,亦是百姓之福!”

亩产五百斤啊,整整比之前亩产多了一倍还要多,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意味着每一年的小麦产量得翻一翻,百姓们会有更多的余粮,国库也将更加充盈。

这要不是亲所见,他们可是敢都不敢想。

虽然雍正猜到了胤祺当时说的有所保留,但这会还是忍不住被惊讶了一把,“好好好,恒亲王福晋安清培育如此良,乃是我大清的大功臣。”

众大臣也纷纷附和了起来。

安清还是不太适应这场面,但相比之前还是好多了,至少这会不用胤祺帮她挡着了。

“皇上,既然您都来了,要不去那边的田瞧瞧?”安清

雍正听到这话,双不由一亮。

田?

稻她也培育了。

安清也没否认,如今稻虽然还没有到收成的时候,但这会也已经结穗了,明人也能瞧差异来。

她本就决定将杂小麦和杂稻的一起拿来,那这会自是不用再藏着掖着。

不过,有了那杂小麦的先例在,当雍正和众大臣来到田这边时,轻易也看了差别来。

“敢问福晋,您这稻能达到多少亩产?”一大臣问

安清这次倒不说自己也不清楚了,而是径直回:“这稻的产量不如小麦,但亩产四百来斤应该没问题。”

虽说这杂稻的产量她是不满意的,但这科研一事本就是个发展前过程,不能一味地只求完,四百斤对现平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突破了,早些推广给百姓,也能让大家早些受益。

至于之后嘛,再继续研究就是了,待有了更的品,届时再更新换代就是。

无疑,雍正此行绝对是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zhuishula.net